建校四十多年来,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,真可为桃李满天下。庐江县七桥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所乡级初中,曾有过她历史上的辉煌。一九八五届陈寿义同学中考总分全县第二,一九九二届李睿同学中考总分为全县第一,一九九零届朱远凯同学中考总分为全县第一,一九九五届朱正鸿同学破格被清华大学附中录取,当时的庐江县七桥九年一贯制学校被誉为“庐江教育的南大门”。
枞阳桐城四面八方学子慕名而来,高材生云集。然而,“万里云帆浮海去”。一九九二年“撤区并乡”,政治风云将时为“七桥中学”卷入教育的峡谷,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将她“遗忘”,地方政府几度要将“七桥中学”撤并,由于七桥生源充足,学风纯正,时任庐江县委副书记张孝睦同志几经来校考察,根据实际情况,群众呼声,决定保留这座在庐江县枞阳、桐城周边深有影响的学校。一九九六年由罗河镇政府集资兴建十八室教学楼一幢,但时隔不久,在教育布局调整中,又将“七桥中学”为罗河中学分部,40多位教师,近千名学生,苦苦守着这50多间D级危房,2008年大雪无情,使学校蒙受巨大灾害,县有关领导两度来校指导抗灾报灾,但事实中,“七桥中学”只做了一场梦,元气大伤。受教育布局调整冲击,学生外流现象日益严重,“七桥中学”出路在何方?“九重天路问津来”。
2008年11月“七桥初级中学”被教育行政部门改制为“庐江县七桥九年一贯制学校”,这一难得的机遇给“七桥中学”注入勃勃生机,天然条件将得到充分利用,128亩校园面积将铸造辉煌,在校学生数达1200名以上,充足的生源将奠定教育坚实的基础;计划利用中央、省专项资金兴建中学综合楼、科技楼、学生公寓、食堂、多功能餐厅。不断完善办学条件,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,全面提升“平安学校”创建品味,创建亮化、美化、和谐校园,这将为“庐江县七桥九年一贯制学校”插上腾飞的翅膀。
展望未来,庐江县七桥九年一贯制学校充满希望与挑战,我们将与时俱进,锐意进取,奋力打造一流学校,庐江县七桥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在今后的发展中谱写她最辉煌的一页。
庐江县罗河镇七桥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于岱嶅山南麓,北临碧波荡漾的七桥水库,西与桐城古文学派鼻祖故里毗邻,当年解放大军车马大道由校西南北横贯,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次大会会址所在地。这里人杰地灵,四季鲜花盛开的校园镶嵌在一片茫茫林海之中,颇有灵气,林深而静谧,曲径而幽雅,实为净土。/div>
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在父老乡亲的殷切期待中,该校全体师生励志笃行,团结奋斗,锐意进取,严谨治学,开拓创新,换来的今日的累累硕果。
七桥学校最初建设的校舍均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校舍安全标准,为了确保在校师生安全,不断改善办学条件,2010年8月,国家投资58.2万元对七桥学校教学楼进行加固;2011年,国家专项资金30
万元投资新建学生食堂300平方米;2012年国家校安工程投资50万元新建600平方米综合楼已交付使用;2011年至2012年,学校投资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、监控系统和20M宽带网络。通过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,落实科学发展观,努力改善办学条件,提高综合防灾抗震能力,把学校建成最安全、最牢固、家长最放心的地方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。七桥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,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,“留守儿童”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。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,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,我校按照上级工作要求,从学校实际出发,成立留守儿童之家,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,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进得来、留得住、学得好,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、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。
关爱留守儿童(2张)七桥学校,以争创特色,培养合格人才,提升学校的内涵为教育教学目标。学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“大框架、巧整合、小主题、多选择”的特点,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,从兴趣入手,从所处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出发,充分利用本校、本地教育资源优势,丰富活动内容,开展系列主题活动。师生共同参与,互相合作,共同探索。走出了一条学生全面发展,教师展现魅力,学校凸显特色的道路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